2015-06-17 15:50:27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发表评论
备考辅导:英语备考策略和技巧 联考英语翻译备考策略 2015在职硕士考试经验技巧
GCT考试: GCT英语备考辅导 GCT数学备考辅导 GCT语文备考辅导 GCT逻辑备考
公共管理: 公文写作范文汇总 2015年在职MPA管理学案例材料 人力资源营销新论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艺术概论资料汇总 艺术硕士复习试题|答案 艺术硕士备考知识点
2.考生须携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2. 专业综合测试科目
序号 | 领域名称 | 专业综合测试科目 |
1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工程流体力学 |
2 | 地质工程 | 石油地质 |
3 | 仪器仪表工程 | 电路分析基础(含电路、信号系统) |
4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5 | 机械工程 | 工程力学 |
6 | 动力工程 | |
7 | 材料工程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8 | 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9 | 化学工程 | 化工原理 |
10 | 项目管理 | 管理学原理 |
注:专业综合测试考试范围为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由我校自行命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五、录取工作
我校将结合全国GCT成绩30%的情况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精神,工程硕士录取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工程领域不超过20%)。大学本科毕业未获得学士学位或单科成绩未达到我校要求的考生属于破格录取范围。
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国家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寄回我校研招办备案,否则不予录取。
六、培养及学位授予
我校2015年招收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将于2016年初入学。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制3—5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不脱产培养,课程学习的学分和课程根据教育部要求,由我校和考生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后实施。教学活动在我校教学点进行,由我校教师授课。
学位论文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技术服务、技术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或具有理论意义的课题研究。可以是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较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技术服务研究(总结)报告等。论文选题应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课程学习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按有关规定,由我校颁发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证书编号可通过教育部网站进行查询,享受全日制工程硕士同等待遇。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8382328(传真)
地 址:西安市电子二路18号
邮 编:710065
联 系 人:刘胜勇 杨沁宇
网 址:http://yjs.xsyu.edu.cn/
序号 | 招生领域 | 所属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1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孙会珠 | 88382684 |
2 | 地质工程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张莲美 | 88382795 |
3 | 仪器仪表工程 | 电子工程学院 | 高炜欣 | 88382649 |
4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5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陈子恒 | 88382583 |
6 | 动力工程 | |||
7 | 材料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张骁勇 | 88382597 |
8 | 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学院 | 韩家新 | 88382713 |
9 | 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马 超 | 88382693 |
10 | 项目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来彦荣 | 88382653 |
GCT | 【特训】2015年GCT英语全程专项特训班 | ¥980 | 免费试听 |
【特训】2015GCT语文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数学全程专项特训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逻辑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联考英语 | 【提高】2015年联考英语技巧提高班 | ¥680 | 免费试听 |
【冲刺】2015年联考英语冲刺抢分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法律硕士 | 【全程】2015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全程 | ¥880 | 免费试听 |
工商管理 | 写作专项零基础班数学专项逻辑专项 | ||
专项班 | 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