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同等学力考试:临床医学冲刺练习题(3)

2015-04-29 12:19:32来源:网络

  [A型题]

  1.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继发性主动转运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2.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无饱和性 B.要消耗能量

  C.需要膜蛋白的介导 D.转运的主要是小分子物质

  3.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为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出胞

  4.关于Na+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B.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

  C.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D.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5.在跨膜物质转运中,转运体和载体转运的主要区别是

  A.转运体转运需直接耗能 B.转运速率有明显差异

  C.转运体转运没有饱和现象 D.转运体可同时转运多种物质

  6.下列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哪项是正确的

  A.是逆浓度梯度进行 B.可出现饱和现象

  C.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 D.是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之一

  7.下列哪种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无饱和现象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受体介导入胞 C.单纯扩散 D.易化扩散

  8.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9.关于钠泵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静息电位的产生基础

  B.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C.对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使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将发生皱缩

  10.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α-跨膜螺旋的膜蛋白是

  A.G蛋白耦联受体 B.腺苷酸环化酶 C.配体门控通道 D.酪氨酸激酶受体

  11.下列哪种物质是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

  A.ANP B.ACh C.DA D.NA

  12.关于静息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是稳定的负电位 B.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是相同的

  C.静息电位总是比K+平衡电位略小 D.大多数细胞钠平衡电位为—90~—100mV

  13.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

  A.阈刺激或阈强度 B.动作电位幅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组织反应强度

  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

  A.都有Na+通道的激活 B.都有不应期

  C.都可以叠加或总和 D.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

  15.当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超过了对K+的通透性会出现

  A.局部电位 B.锋电位 C.动作电位上升支 D.动作电位下降支

  16.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降低可导致

  A.静息电位不变、锋电位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锋电位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锋电位减小 D.静息电位和锋电位都减小

  17.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为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正常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恢复正常

  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正常

  D.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恢复正常

  18.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低常期 D.超常期

  19.局部反应的空间总和是

  A.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20.具有“全或无”特征的可兴奋细胞的电活动是

  A.锋电位 B.静息膜电位 C.终板电位 D.突触后电位

  21.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对突触小泡内ACh的释放至关重要的是

  A.接头前膜处C1-的外流 B.接头前膜处Ca2+的内流

  C.接头前膜处Na+的内流 D.接头前膜处K+的外流

  22.关于微终板电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自发释放ACh量子

  B.每个微终板电位的幅度平均约0.4mV

  C.微终板电位的幅度总是比终板电位小

  D.微终板电位是由个别ACh分子引起

  23.肌丝滑行理论的直接证据是骨骼肌收缩时

  A.明带和H带缩短,暗带长度不变 B.明带缩短,暗带和H带长度不变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明带、暗带和H带长度均缩短

  24.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 B.初长度 C.收缩性 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参考答案:

  1.A。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以及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神经末梢重摄取的过程,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过程,细胞普遍存在的Na+-H+交换和Na+-Ca2+交换等过程,均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2.D。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是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是出胞或入胞。选项A、B、C不是其共同点,都只是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的特点之一。

  3.B。钙离子既可经钙泵进行主动转运,也可经钙通道易化扩散。

  4.D。Na+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为主动转运的过程(钠-钾泵);Na+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为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过程(钠通道)。

  5.D。转运体和载体具有相似的转运机制,其转运速率也在同一水平,都会出现饱和现象,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但通常转运体总是同时转运两种或更多的物质。

  6.C。进行易化扩散的离子通道的活性都表现出离子选择性,即每种通道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高的通透能力,其他离子则不易或不能通过。其他各项都是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

  7.C。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无饱和现象。原发性主动转运、受体介导入胞和易化扩散都需要相应的蛋白或结合位点参与(数目都是有限的),因此转运会出现饱和现象。

  8.A。神经纤维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膜两侧的K+平衡电位成正比,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与膜两侧的Na+平衡电位成正比。超射值为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所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增大。

  9.D。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钠泵抑制剂毒毛花苷G(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漏入胞质的Na+和C1-多于从胞质漏出的K+,使胞质的渗透压升高,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将发生肿胀。故D错。

  10.A。配体门控通道、腺苷酸环化酶和酪氨酸激酶受体一般只有一个跨膜α-螺旋。

  11.A。ANP(心房钠尿肽)是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一个重要配体,是由心房肌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可刺激肾脏排泄钠和水,并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12.C。①并不是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是稳定的负电位,如窦房结细胞就可自动去极化;②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不同的;③在哺乳动物,多数细胞的钾平衡电位(不是钠平衡电位)为—90~—100mV;④静息电位总是接近于钾平衡电位,但比钾平衡电位略小。

  13.A。

  14.A。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张电位,当去极化的刺激稍增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会激活细胞膜上一部分钠通道,由此产生的Na+内流会使膜进一步去极化,这部分Na+内流很快被因去极化而增加了驱动力的K+外流所对抗,因而不能进一步发展,只能与电紧张电位叠加,形成局部反应。当增加刺激强度使膜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膜电位时,Na+的内向电流超过K+的外向电流,从而使膜发生更强的去极化。较强的去极化又会使更多的钠通道开放和形成更强的Na+内流,如此便形成钠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促使动作电位的发生,可见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都有Na+通道的激活。选项B为动作电位的特点;选项C、D为局部兴奋的特点。

  15.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离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膜内的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而Na+的细胞膜外浓度是膜内的10倍。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对Na+的通透性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Na+的10~100倍),当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超过了对K+的通透性,出现Na+向膜内的易化扩散,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处于锋电位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进入失活状态。当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时,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16.A。由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很小,其静息电位主要与K+平衡电位有关,因此降低细胞外液Na+浓度对静息电位的影响不大。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将导致去极化时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峰值降低,锋电位减小。

  17.C。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发生的时间;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大约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18.D。由于超常期的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值在整个动作电位的周期中最小,所以阈值最低。

  19.C。相距较近的局部反应,只要在彼此的电紧张传播范围内,就可以发生叠加或总和,称为空间总和;连续发生的局部反应,当频率较高时,后一次反应可以在前一次反应尚未完全消失的基础上发生,这种形式的叠加称为时间总和。

  20.A。“全或无”是动作电位的特征,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选项C、D均是局部电位,不具备“全或无”特征。

  21.B。骨骼肌的神经一肌接头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和与它接触的骨骼肌细胞膜形成的。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造成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和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的瞬间开放,Ca2+借助于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流入神经末梢内,使末梢内Ca2+浓度升高。Ca2+可启动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使其与接头前膜融合,并将小泡内的ACh排放到接头间隙内。

  22.D。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接头前膜以量子形式释放ACh。一个突触小泡内所含的ACh即为一个量子的ACh,每个突触小泡内含约10 000个ACh分子。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可发生每秒1次的ACh量子的自发释放。由一个ACh量子(即约10 000个ACh分子,并非个别ACh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微终板电位。每个微终板电位的幅度平均为0.4mV,可叠加为平均幅度达50mV的终板电位。

  23.A。

  24.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之为后负荷,随着后负荷的增加,收缩张力增加而缩短速度减小。当后负荷增加到使肌肉不能缩短时,肌肉可产生最大等长收缩张力;当后负荷为零时,肌肉缩短可达最大缩短速度。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初长度)。肌肉的收缩性取决于内在特性,与负荷无关。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院校选择>>
更多>>
更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