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如果说方正集团奉行的“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模式和脸型集团倡导的“贸工技”发展思路构成了各自企业生存的理念,那么对于实达集团而言,不断地重组则构成了其企业发展的主线。实达集团从创办开始就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平台,实行“国有法人控股,员工持重要股份”的股份制形式。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和比净资产高得多的包括人才、品牌在内的无形资产,为集团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和基础,成为在实施产权重组的同时,实达集团也积极面向信息产业进行业务重组。1998年以来,实达集团以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亮相,成为98年中国信息产业最耀眼的明星:首先,自1997年实达集团推出第一台PC机以来,实达集团PC业在一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达集团PC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居当时第五名;其次是实达软件的异军突起,自97年下半年开始,实达斥巨资购并在邮电系统享有盛誉的北京朗新公司后,98年又投资8000万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产业公司,并相继投资数千万元购并了以“东方快车”闻名的北京铭泰公司和在我国软件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东方龙马公司;在实达集团PC也和软件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实达集团继续保持着原有支柱产业——终端及其他外设产品的领先地位。
“我们是以终端为切入点进入信息产业的。在终端领域的成功证明我们的选择师正确的。我们在取得终端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也积累了技术、制造和市场的优势。而在终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使我们比较容易的进入了打印机、POS、IC卡机具、Modem等外设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实达集团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厂商。”
如果说实达从终端进入其他外设产品是水到渠成,那么97年进军PC业和软件业就具有产业重组和升级的意义了。实达PC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几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挤进品牌前五名、家用电脑市场销售第二名的好成绩。97年实达集团大规模投资软件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的连锁反应,对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面向21世纪,实达集团将形成电脑硬件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三大产业布局,从而奠定我们由主流信息产品供应商的地位,顺应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大潮。
1998年,实达又迎来了一次管理上的变革。此次变革力度之大、对实达影响之深,使我们把它称为管理重组、产业重组并举,统称为战略重组。
此次战略重组对于实达集团发展深刻的产业和企业背景。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快,对企业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必然要求企业也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在中国IT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企业内部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集团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的企业运行低效率和随意性等,这些都极大阻碍了实达集团向更高层发展。实达集团要真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这些管理“瓶颈”。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实达集团97年进入PC领域和软件业的战略类型及其特点;2、试分析实达集团重组的动因。
一、 某公司目前资本结构如下:负债20万元,其税前资本成本为10%,另外有普通股6万股,每股账面价值10元,权益资本成本为15%。该公司目前息税前利润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5%,股利支付率为100%,假设该公司的利润很稳定,且股票市价与其价值一致。要求:(1)该公司每股盈余;(2)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账面价值为权数)。
答案: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如果说方正集团奉行的“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模式和脸型集团倡导的“贸工技”发展思路构成了各自企业生存的理念,那么对于实达集团而言,不断地重组则构成了其企业发展的主线。实达集团从创办开始就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平台,实行“国有法人控股,员工持重要股份”的股份制形式。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和比净资产高得多的包括人才、品牌在内的无形资产,为集团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和基础,成为在实施产权重组的同时,实达集团也积极面向信息产业进行业务重组。1998年以来,实达集团以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亮相,成为98年中国信息产业最耀眼的明星:首先,自1997年实达集团推出第一台PC机以来,实达集团PC业在一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达集团PC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居当时第五名;其次是实达软件的异军突起,自97年下半年开始,实达斥巨资购并在邮电系统享有盛誉的北京朗新公司后,98年又投资8000万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产业公司,并相继投资数千万元购并了以“东方快车”闻名的北京铭泰公司和在我国软件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东方龙马公司;在实达集团PC也和软件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实达集团继续保持着原有支柱产业——终端及其他外设产品的领先地位。
“我们是以终端为切入点进入信息产业的。在终端领域的成功证明我们的选择师正确的。我们在取得终端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也积累了技术、制造和市场的优势。而在终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使我们比较容易的进入了打印机、POS、IC卡机具、Modem等外设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实达集团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厂商。”
如果说实达从终端进入其他外设产品是水到渠成,那么97年进军PC业和软件业就具有产业重组和升级的意义了。实达PC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几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挤进品牌前五名、家用电脑市场销售第二名的好成绩。97年实达集团大规模投资软件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的连锁反应,对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面向21世纪,实达集团将形成电脑硬件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三大产业布局,从而奠定我们由主流信息产品供应商的地位,顺应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大潮。
1998年,实达又迎来了一次管理上的变革。此次变革力度之大、对实达影响之深,使我们把它称为管理重组、产业重组并举,统称为战略重组。
此次战略重组对于实达集团发展深刻的产业和企业背景。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快,对企业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必然要求企业也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在中国IT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企业内部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集团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的企业运行低效率和随意性等,这些都极大阻碍了实达集团向更高层发展。实达集团要真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这些管理“瓶颈”。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实达集团97年进入PC领域和软件业的战略类型及其特点;2、试分析实达集团重组的动因。
分析要点:
1、实达集团1997年进入PC和软件业是中国激烈竞争IT 产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特点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达集团在进入PC领域和软件业的过程中,分别采取了内部创业和购并的战略。
购并是企业取得外部经营资源、谋求对外发展的战略。对于购并企业,实施购并战略可以使其迅速获得新的经营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开阔新的市场。对于被购并企业,则可利用不需要的经营资源换取资金,调整企业的结构,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把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更有吸引力的经营领域,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实达集团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所积累的各种资源使其有能力购并北京朗新公司和以“东方快车”闻名的北京铭泰公司及北京东方龙马公司。实施购并战略,不仅可以使实达集团迅速获得新的经营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新的市场,减少进入新经营领域的风险、减少人员开发和培训成本、克服自己软件开发的弱势,且缩短了进入软件市场得时间,这对急剧变化的IT产业尤其重要。
实达投资8000万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产业公司是内部创业战略。它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创新,以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市场,或者重新塑造市场,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企业在运用内部创业方式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该行业的进入障碍;二是该行业中企业的反应。就是说,企业采取内部创业战略,除了在新经营领域中对必要的生产设备、人员等进行投资以外,还需要克服如商标识别、专有技术使用等结构性壁垒,以及因该经营领域企业报复性行为而导致的额外投资。对实达集团来讲,进入PC领域的障碍并不大,首先是PC行业是是“一个只有失败者,没有后来者”的行业,PC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为任何产家都提供了契机,并且在我国,没有一家产商真正拥有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没有一家产商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垄断来建立进入障碍。其次,实达集团以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产商,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完全有能力生产PC机。最后,通过内部创业,可以培训员工队伍,减少因兼并所带来的整合风险。
2、实达重组的动因。
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的建度化建设正在加快,对企业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必然要求企业在营运中提高管理水平。竞争的加剧导致IT产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赏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竞争,因此有必要通过重组加强这些方面的竞争力量。
从企业内部来看,实达集团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这些都极大地障碍了实达集团向更高层发展。因此,配合产业重组,实达集团的管理重组也势在必行。
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特长,使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资源、技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经营效益。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深度,可以迎广大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以招徕、吸引更多的顾客。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关联性,则可以提高企业在一地区、行业的声誉。
二、某公司目前资本结构如下:负债20万元,其税前资本成本为10%,另外有普通股6万股,每股账面价值10元,权益资本成本为15%。该公司目前息税前利润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5%,股利支付率为100%,假设该公司的利润很稳定,且股票市价与其价值一致。要求:(1)该公司每股盈余;(2)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账面价值为权数)。
答案要点:(1)每股盈余=(40-20*10%)*(1-35%)/6=4.12(元/股)
因股利支付率为100%,则每股股利=4.12(元/股)
每股市价=4.12/15%=27.47(元/股)
(2)所有者权益总额=每股账面价值*股数=10*6=6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0%*(1-35%)*20/80+15%*60/80=12.88%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同等学力工商管理资料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
推荐阅读
2016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分享相关习题训练,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2016同等学力工商管理习题精练:单选题(3)...
2016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分享相关习题训练,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2016同等学力工商管理习题精练(6) 案例...
2016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分享相关习题训练,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2016同等学力工商管理习题精练(5) 判断...
2016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分享相关习题训练,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2016同等学力工商管理习题精练(4) 多项...
2016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分享相关习题训练,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2016同等学力工商管理习题精练(3) 单项...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