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同等学力教育学简答题精选(10)

2015-12-03 16:38:45来源:新东方在线

  2016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复习进行中,新东方在线整理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简答题,赶快来学习吧!

  2016同等学力教育学简答题精选(10)

  46.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答:(1)师生关系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教育的全部意蕴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看做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建立的良性互动过程。“教师中心”置学生的理智能力和创造精神,取而代之产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其现实途径便是用交往和对话的精神重建师生关系。

  (2)师生之间所产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师生交往的结果,也是师生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成果。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可以既作为人,又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也才能真正表现出自身的主体行为特征。

  (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经过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阶段。教师要按照顺序逐步展开,而不可急于求成。

  ①初步建立阶段:这一阶段首先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深化。师生交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其次是师生间的广泛交往。师生之间广泛的交往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它使教育从性质上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相处的教育,更成为使学生获得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知识、精神和智慧的教育。

  ②深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把第一阶段推到更有意义、更深入的阶段。加强同学生的交往,既要有正式的交往,又要有非正式的交往,两者结合,互相补充,能起到加速、深化师生关系建立的作用。另外,要注重和学生的心理交往,和学生谈心交友,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

  ③师生关系的巩固、发展阶段: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后,绝不是一劳永逸。教师应做到:a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不可随意疏远学生b恰如其分地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缺点 c爱护、关心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d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从而产生新的吸引力,使师生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

  47.什么是课程?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课程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①狭义的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是实现名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②广义的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既包括教学计划、大纲及教材所阐明和安排的信息,也包括潜在或隐性的内容,即由学校生活质量、教师态度、教学活动的道德背景等所传递的内容。③更广义的课程定义除了通常的理解之外,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课程既包括校内教育(即正式教育)和校外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内容,或称“平行教育”的内容。

  (2)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的要求: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认知方式、文化传统等对课程的发展会产生特定的作用,其中经济的发展对课程的影响起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各国,学校的课程从门类、结构到内容都在持续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地与社会的要求直接对应,它往往还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孤立的对课程的发展起作用。这种综合的作用是极其复杂、极具个性的。因此,即使是经济、政治结构相近的国家,其课程模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②科学的发展:a科学发展的水平影响着课程的选择、组织及其存在形式的性质和特征,影响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b科学领域中各门学科分类发展的状况决定着学校课程分类的基本面貌c各门科学的新发现、新发展对课程方向、内容、范围、分量、进程、结构和形式等的发展变化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③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不仅是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而设计的,也是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而设计的,因此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课程的发展同样具有制约作用。个人的发展既包括其机能发展上的共同需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不同个体之间在能力、兴趣、爱好和需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性。a个体的共同需要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以上六个方面的共同需要构成了个体经验的基本内容,也是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因素。b个体的自身发展由于受先天的、后天的、生物的、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在设计共同需要的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同时,还应开设各种形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

  48.现代课程内容的分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答:(1)关于课程分类,近代以斯宾塞为代表。他把人的活动分为五类,确定一各类活动所需要的教育以及相应的课程。⑵现代课程内容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如赫斯特(P.Hirst)认为,教育就是要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并发展其能力,而知识和认识能力有着多种多样的逻辑形式,因此课程内容也必然是多样的。他把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即:①数学和形式逻辑②自然科学③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④美学⑤哲学⑥宗教经验⑦对自己及他人心理的认识。这七种经验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学生学习这七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发展其认识能力的过程。⑶伯恩斯坦(B.Bernstein)把课程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叫做“集合型”,这类课程的各种内容各自分离,界限分明;另一种叫做“统合型”,这类内容界限相对模糊,并且每一部分都与一种中心概念或中心思想相联系。⑷英国的“语言分析学派”(即课程中心派)认为,从哲学观点可将教学内容分为7个不同的领域: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与历史、文学与语言、道德、宗教、哲学。这7个领域之间的差别在于逻辑原理的不同。⑸以上介绍的几种理论虽然依据的标准、方法不同,但都是“学科中心”或“知识中心”的分类。这种分类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容易割裂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脱离丰富多变的客观现实。⑹依照教育结构和多重分类的主张,我们一般把课程分类问题分为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两类。宏出课程可分为普通课程、职业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每一类课程又可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此基础上,又可对课程进行微观分类,以进一步区分课程的性质。例如,普通课程可分为语言—文化类课程;数学—科学类课程;历史—社会类课程;哲学—政治类课程;道德—伦理类课程;艺术—体育类课程;思维—论理类课程等。

  49.选择课程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既要继承人类历史积累的正确的、合理的知识,又要剔除旧的、已过时的、不合理的知识。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但没有发展,课程内容就会失去生命力。(2)衔接原则:衔接原则处理的主要是学习的阶段性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之间的矛盾。阶段性表现为课程内容各片、章、节的划分,以及不同年级每门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各阶段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知识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选择各门课程的科学性材料,又要选择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材料,根据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把思想性有机地寓于科学内容之中。⑤相关原则:要正确认识并处理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克服学科课程对知识的割裂,交给学生以完整的、连贯的知识。

  50.什么是课程评价?请列举课程评价的若干理论观点。

  答:(1)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编排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的关系。

  (2)课程评价的若干理论观点

  ①早期的观点:19世纪中叶,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初步将“测量”的方法作为心理研究的工具。在桑代克、伯特等的倡导下,许多人开始用测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对教育的效果进行测定,并把测量技术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

  ②“科学”的课程评价观点:程序学习兴起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流行,由此引发人们对课程评价发生强烈烈兴趣。这种观点认为,测定课程有效性的标准就是要看教育目标究竟被实现到什么程序,而确定这种标准或尺度的过程就是课程评价过程。这种观点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先确定教育目标,然后再给这些目标下一个“可操作的”(或“行为的”)定义。各种测量手段就是在这条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布鲁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这一时期恰好是大规模的系统的课程编制时期。人们一方面希望了解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希望知道课程编制过程是否按预期进行。于是产生了所谓的“产品”和“过程”之间的争论。在课程评价方法上形成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类型。

  ③斯特克的课程评价模式:斯特克的课程评价模式扩大了评价的概念,同时注意到预期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这两个方面,并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事物做出评定。要求评价活动按照预期的前提、预期的执行情况、预期的结果、实际的前提、实际的执行情况实际的结果来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做出评定,指出该课程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或意图。

  ④“新评价者”的课程评价理论:这是70年代以来兴起的各种主张定性方法的观点。主张课程评价的心是“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实际上主是课程文化的问题。评价者应该关心的是进行描写和转述,而不是进行测量和做出预言。关心的实际上是如何理解课程现象而不是如何阐明它的困果联系,反对使用纯科学的和测量技术的语言和方法。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