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15:10:16 来源: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发表评论
备考辅导:英语备考策略和技巧 联考英语翻译备考策略 2015在职硕士考试经验技巧
GCT考试: GCT英语备考辅导 GCT数学备考辅导 GCT语文备考辅导 GCT逻辑备考
公共管理: 公文写作范文汇总 2015年在职MPA管理学案例材料 人力资源营销新论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艺术概论资料汇总 艺术硕士复习试题|答案 艺术硕士备考知识点
点击下载: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doc
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
大连交通大学概况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具有专任教师1097人,其中,教授153人,副教授347人,博士生导师5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选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10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8人;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3个二级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校博士研究生143人,硕士研究生1209人,在职工程硕士487人。
大连交通大学历来具有严谨治学的良好校风,提倡刻苦读书、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研究生教育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并致力于完善成才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意培养他们的科研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认真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现场科研与生产开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打好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重视研究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产学研合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了14个产学研合作及服务平台,成为“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和“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在国际交流方面,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德国等3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百余人。2004年,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落户我校。2011年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员单位。2012年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连交通大学将围绕现代轨道交通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牢牢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工程硕士招生说明
一、报考条件
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注:①报考我校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②报考我校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报考领域
我校2015年计划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8人。具体招生领域如下:
序号 | 领域名称 | 领域代码 | 复试笔试科目名称 |
1 | 机械工程 | 085201 | 机械设计基础 |
2 | 材料工程 | 085204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控制工程 | 085210 | 微机原理及应用 |
4 | 计算机技术 | 085211 | 数据结构(C语言) |
5 | 软件工程 | 085212 | 数据结构(C语言) |
6 | 交通运输工程 | 085222 | 交通规划 |
7 | 环境工程 | 085229 | 环境监测 |
8 | 车辆工程 | 085234 | 车辆工程 |
9 | 物流工程 | 085240 | 企业物流管理 |
三、报名方法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考生于6月23日—7月11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招生单位及省级用户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admin.html),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2、现场确认: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现场确认细则请在网上报名结束后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上查看。
四、考试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成绩当年有效)。“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或日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GCT”全国联考时间为2015年10月25日。辅导资料参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二阶段:我校结合考试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对“GCT”成绩达到我校合格分数线并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进行专业综合测试,专业综合测试由我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及复试笔试科目大纲请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查询。
五、资格审查
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将该表和学历、学位证书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六、学习方式与学位授予
采用进校不脱岗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学习,在校授课不少于500学时。学制为3-5年,其中课程阶段一般在1到1.5年,其余时间为论文阶段。
对课程考试合格、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印制的学位证书。
七、学费
软件工程领域学费共3万元,其他工程领域学费共2.3万元。
八、咨询和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 话:0411- 84109437 84106587(传真) 邮编:116028
联 系 人:姜老师 陶老师
网 址: http://gs.djtu.edu.cn
GCT | 【特训】2015年GCT英语全程专项特训班 | ¥980 | 免费试听 |
【特训】2015GCT语文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数学全程专项特训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逻辑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联考英语 | 【提高】2015年联考英语技巧提高班 | ¥680 | 免费试听 |
【冲刺】2015年联考英语冲刺抢分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法律硕士 | 【全程】2015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全程 | ¥880 | 免费试听 |
工商管理 | 写作专项零基础班数学专项逻辑专项 | ||
专项班 | 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