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14:27:26 来源: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表评论
备考辅导:英语备考策略和技巧 联考英语翻译备考策略 2015在职硕士考试经验技巧
GCT考试: GCT英语备考辅导 GCT数学备考辅导 GCT语文备考辅导 GCT逻辑备考
公共管理: 公文写作范文汇总 2015年在职MPA管理学案例材料 人力资源营销新论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艺术概论资料汇总 艺术硕士复习试题|答案 艺术硕士备考知识点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2015年招收
在职人员攻读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章
南开大学化学学科成立于1921年,是国内成立的最早的化学学科之一。 1995年4月,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化学学院。目前学院设有3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系),4个研究所(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1个中心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分子科学计算中心),已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和实力最雄厚的专业学院之一。
化学学院有在岗教职工36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2人,教授110人、副教授88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化学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整合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力量,于1999年创立了“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 2001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材料物理与化学”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材料工程是应用材料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主要涵盖了能源材料、催化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环境材料、低碳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农药设计与合成、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无机固体功能材料、化学电源等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学科为支撑,在充分组合分析化学、有机催化、精细化工等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功能化合物设计合成、化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测试、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等实际应用方向倾斜。化学工程是化学在工程领域中实际应用的研究。结合化学专业知识和原理方法,解决和处理相关领域技术难题,指导工程领域生产实践。研究方向涉及无机、有机、精细化工、农药、高分子等诸多领域,涵盖了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应用、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农药控制工程、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等。
一、招收专业及代码
化学工程085216
二、招生名额 南开大学工程硕士全部专业领域总限额为136名(不含软件工程)。
三、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
2、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只接收应试英语语种考生,其它语种考生均不接收。
外地考生报名时必须保证被录取后到南开大学上课。
如录取人数少于20人不单独开班。
四、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6月23日---7月11日
报考者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符合报考资格。
考生于6月23日至7月11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我校将对考生上传的电子照片进行审核,电子照片未经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能进行现场确认。
2、现场确认:7月12日---15日
网上缴费成功且电子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请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每项报名信息(提示易错信息:学历学位获取年月及证书编号)。
考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10月15日后,考生可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提醒考生:全国联考准考证还将作为第二阶段专业考试的凭证,请妥善保存。
五、入学考试
1.考试科目:
第一阶段: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外国语运用能力四部分测试内容。满分400分。
2015年全国联考GCT考试成绩一次有效。
第二阶段:专业考试(含笔试、面试),学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笔试满分为100分,面试50分。笔试科目为“近代化学基础”。
2.考试时间、地点:
第一阶段GCT考试:2015年10月25日8:30—11:30,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第二阶段专业考试:达到我校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将参加南开大学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参考资料:
GCT考试大纲:《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专业课参考资料:
(1)申泮文《近代化学导论》(第2版) (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2)许晓文、杨万龙、李一峻、沈含熙《定量化学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叶宪曾、张新祥《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六、资格审查
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电子照片上也要加盖公章。
资格审查时需携带签字盖章的《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身份证、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本人学历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获得学士学位者还需提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到南开大学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因不符合报名考试条件,提供虚假信息或报名信息错漏而未被录取以及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资格审查在考生取得复试资格后进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考生随时关注研究生院及各学院网站通知。
由于全国联考成绩下达与第二阶段考试间隔时间较短,请需要学历认证和学位认证的考生提前做好准备,未及时提供认证者不能参加第二阶段专业考试。
七、录取及学费
1. 录取:由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确定录取分数线,根据考试成绩(含复试),择优录取。录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录取总数的10%。
2. 学费:共计39000元。
八、培养方式、学制及学位授予
1.培养方式:在职不脱产学习。如录取人数少于20人,则不单独开班,采用随读的学习方式。
2.学制:一般为3年
3. 学位授予:完成规定课程,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授予南开大学硕士学位,颁发全国统一的硕士学位证书。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邢老师
联系电话:022-23505121
E-mail:hxyjs@nankai.edu.cn
网址:http://chem.nankai.edu.cn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2015年6月
本文关键字: 2015在职硕士招生简章 在职硕士招生简章
GCT | 【特训】2015年GCT英语全程专项特训班 | ¥980 | 免费试听 |
【特训】2015GCT语文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数学全程专项特训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逻辑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联考英语 | 【提高】2015年联考英语技巧提高班 | ¥680 | 免费试听 |
【冲刺】2015年联考英语冲刺抢分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法律硕士 | 【全程】2015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全程 | ¥880 | 免费试听 |
工商管理 | 写作专项零基础班数学专项逻辑专项 | ||
专项班 | 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