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13:45:31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表评论
备考辅导:英语备考策略和技巧 联考英语翻译备考策略 2015在职硕士考试经验技巧
GCT考试: GCT英语备考辅导 GCT数学备考辅导 GCT语文备考辅导 GCT逻辑备考
公共管理: 公文写作范文汇总 2015年在职MPA管理学案例材料 人力资源营销新论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艺术概论资料汇总 艺术硕士复习试题|答案 艺术硕士备考知识点
201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单证学位班)招生简章
暨南大学成立于1906年,为我国著名的华侨学府,也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于2004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资格。承担MPA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的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整合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所属的行政管理系、应急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等以及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多方力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汇集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工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2012年暨南大学MPA项目被学校列为“MPA研究生实践能力多学科协同提升计划”项目重点支持。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学位,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国外,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暨南大学2015年继续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各社会管理单位以及各类企业组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办学特点
1、多元力量,师资队伍优秀。暨大MPA依托整合校内各相关学院师资队伍,采取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国内师资和境外师资、高校教师和政府官员、社会专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养力量。除专职教师外,还聘请数十名知名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行政官员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论文指导老师或专题讲座教师,形成强势MPA培养教育平台。
2、多元教学,注重理论提升,突出应用实践。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强化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部分课程采取“三三制”:一部分的教师来自于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一部分来自于校内其他院系及校外优秀教师,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及非政府公共部门。
3、互动型培养机制,实施校内导师与社会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与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参加培养工作。按照中国学位制度的规定,结合培养MPA的经验,采用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校内导师与社会实践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领导者与MPA学员互动的平台。
4、完善的学生事务与职业发展服务。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同时,MPA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人才测评、素质拓展和职业发展服务,为MPA学员的职业前途提供更多保障。
5、构筑MPA终生学习和资源共享体系。一朝就学,终生向学。暨南大学MPA立足于为学员建立终生学习和资源共享体系,通过即时信息平台和丰富的论坛、学术交流、运用实践交流等平台让MPA学生能够始终获取最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交流最前沿的管理实践经验。
三、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方向:2015年暨南大学拟设置: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MPA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精神,拟设置核心课、方向必修课和任选课三个模块的课程。
核心课程: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英语、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等。
方向课程:具体按专业方向分别设置。拟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沟通、绩效管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等课程。
任选课程:由学生在为其开设的课程(含方向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
四、报名及考试
1. 报考条件
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2. 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6月23日—7月11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按照报名系统指引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及缴纳报名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现场确认地点:1、广州市五山华南理工大学海丽文体中心。 2、广州市解放北路桂花岗东1号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综合楼二楼大厅。3、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文科楼H3-101。以上三个确认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考生于10月15日后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3. 考试时间
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时间为10月25日,全国联考科目和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五、招生限额
计划招收75名。学校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招生录取指导线,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
六、资格审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达到招生单位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的《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将该表与学历和学位证书一并提交招生单位的申请资格审查。
七、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含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语文、数学、逻辑等部分),共计三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在全国联考成绩公布后由暨南大学单独组织,与复试同时进行,其余两门参加全国联考。MPA专业学位代码:490100
联考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版);
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八、学制与学费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为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学校按学制收费,学费为15000元/年,三年共45000元。(分学年收缴,每学年缴15000元,于每学年开学注册时一次缴清。学生在读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九、学位授予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十、招生咨询联系电话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
020-85220637 020-85226337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020—85226501 020-85226502
暨南大学MPA教育中心招生推广办公室地址: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惠全楼)大楼210房
电子邮件:ompa@jnu.edu.cn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jnumpa
网址: http://yz.jnu.edu.cn/(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www.jnmpa.com(暨南大学MPA教育中心)
http://www.jnuxg.com/(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本文关键字: 暨南大学 2015在职公共管理硕士
GCT | 【特训】2015年GCT英语全程专项特训班 | ¥980 | 免费试听 |
【特训】2015GCT语文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数学全程专项特训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特训】2015年GCT逻辑全程专项特训班 | ¥400 | 免费试听 | |
联考英语 | 【提高】2015年联考英语技巧提高班 | ¥680 | 免费试听 |
【冲刺】2015年联考英语冲刺抢分班 | ¥680 | 免费试听 | |
法律硕士 | 【全程】2015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全程 | ¥880 | 免费试听 |
工商管理 | 写作专项零基础班数学专项逻辑专项 | ||
专项班 | 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