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同等学力考试冲刺:经济学备考题(16)

2015-04-22 22:26:00来源:网络

  简述题

  1、试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内外均衡理论,是指英国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2)要实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配合。央行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然而,宏观政策有可能导致内外均衡的冲突。为避免这种 “米德冲突”,我们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丁伯根法则:要实现几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几种政策工具,并相互配合。

  (3)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支出调整政策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组成,用于调整支出水平。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竞争力、能够通过调整支出构成而增加本国收入的政策,如汇率、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专指汇率政策。

  (4)实践中的操作。多数国家以货币政策维持内部均衡,用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的结合来维持外部均衡。因为:①财政与货币政策相对于支出转换政策于达到内部均衡更有利,而汇率政策与直接控制对外部均衡的调节更有效。②直接控制与汇率政策的结合能够实现总量与结构调整的统一。

  (5)评价。应当注意的是,汇率、利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内外均衡,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利率市场化程度、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是比较关键的三个因素。一国货币的升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利率的变动能否引起投资需求的变动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对于上述政策和效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市场不发达、经济中行政干预较多的国家,上述以市场传导机制为基础的政策搭配的效力将大打折扣。

  2、我国中央银行如何进行政策配合以实现内外均衡

  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必须使各种政策相互协调和配合。① 必须从只注重内部均衡转向双重均衡目标。②央行必须实现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③货币政策工具应以间接控制工具为主。各种经济手段的协调和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合。①在总量从紧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货币供给,主要是基础货币供给,投向上优化信贷结构;扩大银行业务,大力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加快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适当时候使人民币贬值,减轻通胀压力,推动经济复苏。②进一步发挥汇率市场供求的决定作用,增大汇率浮动范围,使汇率的合理浮动部分抵消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在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尚为有利的条件下,应允许人民币汇率在波动幅度内稳步上升,减少央行被动干预的压力。

  (2)货币政策的中和操作。在考虑双重均衡目标时应进行中和操作,即在外币流入或国际储备增长时,为抵消外汇占款增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我国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为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辅之以开办特种存款和发行融资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健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基础上,辅之以资助的外汇储备政策和灵活的冲销政策,将可能使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建立在更稳固基础上。

  (3)外汇储备政策与外资政策。鉴于外汇储备变动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央银行应将外汇储备变动与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目标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具体的建议有:①利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和汇率相对稳定的有利时机,调整外债政策,减少国际商业性借款,同时考虑提前偿还部分高息债务。②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利用外资的监控,并采取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引资差别政策。③在增大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周转头寸限额的基础上,鼓励指定银行利用其外汇头寸发放外汇贷款,尤其是对国民经济中经营效益好的重点企业。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院校选择>>
更多>>
更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