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题
1、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经济体制的转换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都是抽象掉制度因素,即它将制度因素作为“外生变量”,考察一国经济是如何通过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或生产率的变化实现增长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体制因素之所以可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是因为体制的变化具有改变收入分配,由改变经济中使用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体制的这种功能又是与体制可以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有关。(1)体制实际上为每一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人设置了一整套正式的 (如宪法、成文法、自愿性契约等)和非正式的(如习惯等)行为规则,这就为每一个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行为人规定了约束条件。(2)体制创新可以通过塑造出新的激励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攻击,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社会的经济缺乏活力或停滞不前,一般总是与既定的体制窒息行为人的创新动机或行为人的创新活动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报酬有关。(3)当行为的伦理到达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激励成本调动行为人的劳动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经济体制的转轨。
2、试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在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结构失衡的条件下,我们已不可能再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起飞,完成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过程中,更应不失时机地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由不计代价、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作为发展目标,转变为在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从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出发,协调供求结构,促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变相同步的发展目标。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3)经济发展重心的转换。由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使效益和速度相统一。
(4)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由以重工业为重心的超前发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使重工业转移到为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服务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应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5)经济发展步骤的转换。由急于求成、不分阶段的发展转变为目标选择明确、分阶段实施的发展。
(6)经济发展手段的转换。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组织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形成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更多>>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消费价格指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
第一章 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免费搭乘;财政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寻租行为 第二章 财政支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些什么,申硕考试一般来说所谓的综合科目无非就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