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个经济单位或市场的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所得到的有关理论属于局部均衡论的范畴。相对应的,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就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应的理论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2.瓦尔拉斯定律: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是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
3.帕累托最优状态(01):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有状态。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称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4.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假定经济是纯交换的,那么在社会商品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如果社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那么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
RCSA1,2=RCSB1,2
此条件说明,在一个消费者效用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不可能提高另外一些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如果有两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那么通过二人之间的交换可以实现帕累托增进。
5.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生产要素数量既定,生产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用于任意两种产品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即
RTS1L,K=RTS2L,K
6.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如果资源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消费,帕累托最优状态也要求消费和生产满足一定的条件。这时,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转换率,即RCS1,2=RPT1,2
7.产品转换率:同种生产要素可以利用生产一种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产品的转换率就是社会放弃一个单位的商品1可以换来商品2的数量,即:RPT=∣ΔX2/ΔX1∣
二、简述题
1.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
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一般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建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框架如下。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种产品和r种生产要素。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品市场和r种生产要素市场。
首先,从产品市场均衡进行考察。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特定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等。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
xi=xi(p1,…,pk;pk+1,…,pk+r)(i=1,…,k)
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供给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素价格。这样,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各种价格,即
yi=yi(p1,…,pk;pk+1,…,pk+r)(i=1,…,k)
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即
xi=yi(i=1,…,k)
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不仅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产品价格有关,即
xj=xj(i=1,…,k)
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
yj=yj(i=1,…,k)
如果存在着p1,…,pk和pk+1,…,pk+r使得上述k+r市场均衡条件成立,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是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
2.利用埃奇沃斯框图说明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
纯交换经济是指只有交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第i个消费者最初拥有的第j种商品的数量为ωi,j,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xi,j。这个纯交换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可以由埃奇沃思框图加以表示。如图: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1和p2。对于第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部收入构成了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时处于局部均衡。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点,而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即处于局部均衡。
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
很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置于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价格,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并不一定重合。如果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将围绕着初始点旋转。当(x11-ω11)+(x21-ω21)=0时,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者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均衡。由此决定的价格(事实上是相对价格)即为一般均衡价格。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配置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任何变动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换句话说,当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任何的变动都至少是的一个人的境况会受到伤害。
在不同情况下,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所不同。
(1)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SA1,2=RCSB1,2。
(2)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相等:即RTS1L,K=RTS2L,K
(3)生产和交换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RCS1,2=RPT1,2。
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4.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下面考察这一点。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
RCS1,2=p1/p2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均衡时都相等。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RTS1,2=r1/r2
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考虑到边际替代率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有RCS1,2=RPT1,2=p1/p2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5.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认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为最低。同时,厂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
上述描绘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他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样,当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
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合理的比例组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配置,都是缺乏效率的。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反应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的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按利润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失灵。
三、计算与证明
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何两个消费者A和B消费任意两种商品1和2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SA1,2=RCSB1,2。
如果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如RCSA1,2>RCSB1,2,那么在两种商品的总量既定的条件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换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得一个人境况得到改善。
假定RCSA1,2=2,而RCSB1,2=1。这表明,在第一个消费者看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代2单位第二种商品;而在第二个消费者看啦i,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1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时,如果第二个消费者放弃1单位第一种商品,他需要1单位的第二种商品,即可以与原有的效用水平相等。把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给予A,这时A愿意拿出2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1个单位补偿给B,则在A和B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1单位第二种商品可供A和B分配。因此,存在一个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这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埃奇沃思框图说明)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消费价格指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
第一章 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免费搭乘;财政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寻租行为 第二章 财政支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些什么,申硕考试一般来说所谓的综合科目无非就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