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P44-45)
(1)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诺思悖论”。+“诺思悖论”的含义。(2)在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的条件下,解开“诺思悖论”的突破口可能介于个体的自愿牟利行为和完全由权力中心控制之间的集体行动。实施这一集体行动的主体便是组织——指在既定制度规则下需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团体。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含义。
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1)地方政府成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第一行动集团”。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和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的推行,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模式,从而在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中扮演着主动谋取潜在制度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 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后,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入规模;二是中央和地方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分享比例经过谈判已预先确定,且五年不变,所以地方政府可支配财政预算规模直接与本地社会总产出水平正相关。 财政包干体制不仅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而且形成了地方之间的竞争。与财政收入相联系的GDP 成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了发展本地经济的强烈冲动。我们把这种处在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官员称为政治企业家,即他们具有政治家与企业家的双重功能。地方政府官员作为权力中心的行政代理人按照等级规则行为,但是他们通过谋求经济上的发展来达到政治家的目的,即职务升迁。(2)非平衡改革战略下的潜在制度收益与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入权的竞争。地方政府作为纵向制度安排的行政代理人,既有动机又有能力为谋求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而与权力中心讨价还价。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竞争可获得垄断租金的制度创新进入权:①直接从权力中心的制度创新方案中获得试点权;②通过正式渠道或非正式渠道向权力中心传递反映本地利益的制度创新需求,从而获得制度创新的优先权;③改革方案一旦形成后,地方政府为获得含有垄断租金的改革试点权而展开竞争;④没有获得进入权的地方政府会通过变通方式,以能否实现本地利益最大化的标准理解和实施改革方案,从而变相获得进入权力;⑤采取先斩后奏、暗中模仿试点单位的做法或另辟蹊径等途径突破进入壁垒。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消费价格指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
第一章 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免费搭乘;财政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寻租行为 第二章 财政支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些什么,申硕考试一般来说所谓的综合科目无非就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