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公平。(P79-81)
公平有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和再分配中的公平之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生产条件的分配相联系,并由生产条件的分配所决定。再分配中的公平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相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既要重视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也要重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能否在双重意义上公平分配是能否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主要根源于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公。(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在缺乏规范制度约束下实现市场化分离和经济性分离,造成了客观生产条件进而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不公,主观生产条件的拥有者在不享有统一权利和国民待遇的条件下走向市场,其劳动力具有不同的价值或价格,主客观生产条件由于市场分割和制度障碍而难以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均衡分配,进而加剧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不公。)
要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必须构建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
第一,规范制度,强化约束,防止市场化分离中各种代理人控制公有生产条件进而控制公有剩余。
第二,统一制度安排,实行统一国民待遇。为此,应在户籍管理等各个领域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制度规定。
第三,取消市场分割,促进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首先要打破垄断,消除部门间进入障碍;其次要消除与主观生产条件相联系的身份制、等级制,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后要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各种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
第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增加对他们人力资本的投资,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消费价格指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
第一章 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免费搭乘;财政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寻租行为 第二章 财政支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些什么,申硕考试一般来说所谓的综合科目无非就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