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同等学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7)

2015-01-20 11:57:00来源:网络

  简述: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P76-77)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收入分配关系上的一个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按生产要素分配中通行的是所有权标准,要素所有者依据其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分配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要借助于价格机制来实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高。

  论 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有何不同。(P77-7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过程被分为微观收入分配和宏观收入调节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分配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取得收入的多少,既取决于其单个产品生产上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也取决于该部门生产总量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资源配置过程与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要参与收入分配都必须以提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要素为前提,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收入要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从理论上讲,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得任何人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收入的分配,劳动是支配生产资料并取得收入的唯一根据,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要在作了社会扣除后进行按劳分配。但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条件下,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要通过企业的分配来实现,也就是说企业按社会必要劳动标准获得的收入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在不同劳动者之间进行按劳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劳动者取得的收入多少不仅取决于个人劳动的情况,而且取决于企业联合劳动效率的高低。

  宏观收入分配过程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在再分配过程。在微观收入分配基础上进行的宏观收入调节,要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领域、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宏观收入分配的调节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通过税收等形式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家手里;另一方面,通过国家预算支出保障非生产领域发展的需要,利用转移性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为低收入者提供收入保障。

  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应按均等化原则,提供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院校选择>>
更多>>
更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