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74)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是支配生产资料和获得社会产品的唯一根据。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做了各项社会扣除之后,必须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因此按劳分配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分配原则,是对各种剥削制度的否定。
在马克思所设想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中,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是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存在着,因而可以直接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P75-76
(1)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条件包括生产的物质条件即客观生产条件和生产地劳动力条件或主观生产条件。
(2)客观生产条件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相应要求多种分配方式与此相适应。
(2)从主观生产条件看,在任何生产中,劳动力始终是生产的一个要素,但劳动力以何种形式参与生产,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并没有完全消除,依然存在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仅存在着建立在劳动力商品等价交换基础上的收入分配方式,而且存在着建立在劳动者等量劳动相交换基础上的分配方式,两种方式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此外,还存在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劳动力条件都由个人直接占有和控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生产,其收入的多少直接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好坏和劳动者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即主观生产条件的状况。
(3)生产条件分配还涉及生产条件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市场机制把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分配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和资产都有了自己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要素所有者和资产所有者以要素价格形式参与收入分配,从而导致收入分配的多样化。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消费价格指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
第一章 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免费搭乘;财政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寻租行为 第二章 财政支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些什么,申硕考试一般来说所谓的综合科目无非就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阅读排行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