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大纲重难点之名词解释

2015-01-01 17:13:00来源:网络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

  大纲重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的定义,变动以及均衡的概念。

  大纲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加以表示。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如果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需求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与数量轴平行和垂直的需求曲线是需求规律的特例,而吉芬商品的需求则是违反需求规律的。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来源于生产者。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望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生产能力两个特征。供给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加以表示。

  4、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如果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表现为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与数量轴平行和垂直的供给曲线是供给规律的特例,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则是违反供给规律的。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6、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均衡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的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

  7、需求的价格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价格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实践中,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弹性系数的大小。

  8、需求的收入弹性:它度量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利用收入弹性可以对商品进行分类,如食物:(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9、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了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

  10、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定义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1、支持价格:是指政府制订的价格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后果是供大于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

  12、限制价格:是指政府规定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政策。后果是供给小于需求。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措施。限制价格常常造成黑市交易。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院校选择>>
更多>>
更多课程>>
-->